-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公共管理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经济学课程群在公共管理 专业培养计划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经济学课程群通常由理论经济学与经济学几个重要分支的应用两大门类课程组成。因不同学校根
一、经济学课程群在公共管理
专业培养计划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经济学课程群通常由理论经济学与经济学几个重要分支的应用两大门类课程组成。因不同学校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与要求选择开设的课程不同,由此构成的课程群也就不一样。这一课程群所包括的较具代表性的课程有:属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这几门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还有几门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可以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供公共管理专业不同的二级学科方向同学根据本身所学的二级学科方向进行选修,包括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多门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应用,也承载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了解现实经济活动开展的背景和环境以及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规律提供了基础。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及福利经济学等作为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分支构成了凸显公共管理专业二级学科特色的主干课程群,每一个分支都以其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二级学科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工具。如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不仅包括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政府规制等内容。社会保障领域的诸多方面,如住房、医疗、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可以运用公共经济学知识进行研究。当然,公共管理专业中的经济学课程群不是经济学多门课程的简单拼凑和组合,各门课程通过有机联系、逐步递进、纵横交错等系统效应,构建起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体系的理论框架,不仅能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及国民经济管理体系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为学生继续学习、拓宽专业口径打下扎实而宽厚的基础。
二、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的若干构想
(一)明确公共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有关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也将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展开,要对有关课程的构成、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同步整合,对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调整,突破课程壁垒,组建一个或多个课程群来进行研究性教学。不仅要以经济学知识、理论、方法的传授为基,以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论、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训实练为本,体现经济学课程群的基本功能,还需注意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突出各课程的特色和侧重点。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本专业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的系统架构。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思想、主次关系、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影响到经济学课程群,能否把扁平深奥枯燥的理论变为立体透析、易于理解、生动有趣的活生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但问题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重叠性,比如,劳动力市场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中等课程中都有所提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叠。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首要任务就是有机整合相关课程。为此,首先要明确每门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修订教学大纲,要求各门课程在讲求自身完整性的同时,尽量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叠,力争明确界定各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职能。此外,课程群建设的重心应放在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从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及知识体系构成等因素出发,依照“大课程”的布局进行规划,由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追求课程群体系的完善,使群内课程由原来的相互隔离转变为相互贯通,由相互重叠变为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再次,在课时安排上也要遵循把整个课程群看作是相当于一门课程,把不同的课程看作是不同的章节,对于内容多、重要程度高的课时应当安排多一些。教学进度的安排上也要注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三)整合课程内容,编撰校本教材。课程群建设需要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教学行政主管部门要鼓励课程群使用自编讲义、校本教材,而不是在课程群的名称下面各个课程对原先教学内容的微调,因此,需要教学团队不拘泥于高教版的各科教材,对原先的课程内容重新审读,并重新编撰课程群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编撰重点在于课程群内子课程间的协调和系统化,校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的基本思想与方针不偏离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但需要结合地方政府治理的实例编写案例,让学生课程群学习课题调研的对象触手可及,学习的现实意义才能得到增强。(四)建立团队授课制度,明确团队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如何开展课程群的教学是建设的关键。课程群教学必须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教学过程。一个课程群的教学团队由3-5个人组成,教学团队的教师共同讨论课程群课程体系的设计,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每位教师负责整个课程群的一个部分,定期对授课内容间的衔接进行沟通与交流。(五)创新教学手段,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推动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体现了对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群核心思想的认知程度。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引进教学软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及对相关课程的理解。网络资源可以使课程群教学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发挥聚集效应,可以构建课程群网络智能教学平台,建立一个资源整合、支持多学科、多任务的教学平台,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课程群教学整体得到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这样,不仅可以给老师一个具有开放性、协作性的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环境的接口,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网上指导帮助,实现学习的智能化管理。(六)重视课程群建设教学效果的考核。明确的考核体系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对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改革效果的考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对平时授课过程中学生课上发言及完成完成的各种社会调查、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成绩评定,计入期末综合成绩。期末试卷中最好以实例分析题为主要考试题目,要求学生写清楚所运用的知识、思想观点而方便教师批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与课程群的教学接轨,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入手,综合深入地针对所选择的题目进行分析,但要突出经济学科群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运用。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9/616.html
上一篇:超全!科目二38个教育学常考人物理论!背完不丢
下一篇:初中音乐教学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