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荐书 | 教育教学研究,来读这10本理论图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文书单为 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中推荐的“教育理论类” 教育理论类 1、《实践现象学》 【加】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著,尹垠、蒋开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
本文书单为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中推荐的“教育理论类”
教育理论类
1、《实践现象学》
【加】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著,尹垠、蒋开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马克斯·范梅南是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实践现象学是范梅南将欧陆现象学哲学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历经近20年思考、实践和反思,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套教育研究方法论。
清华大学教授石中英表示,范梅南教授所著的《实践现象学》,就像一本现象学教育学的百科全书,很值得研究,希望专家、学者、学生都能精心阅读,认真学习、比较、应用、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社长郑豪杰说,在教育研究领域,范梅南教授是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方法的先驱,其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
【新西兰】约翰?哈蒂(John Hattie)、【澳大利亚】格雷戈里?C.R.耶茨(Gregory )著,彭正梅、邓莉、伍绍杨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约翰·哈蒂教授尝试综合迄今以来教育实证研究获得的重要证据和结论指出--教师最重要。其研究发现和实践成果被浓缩在《可见的学习》系列丛书中。《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以及《可见的学习在行动》中文版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加上此前已经出版的两本著作,约翰·哈蒂构建的轰动世界的“可见的学习”系统研究将完整地进入中文世界。
哈蒂2009年出版了《可见的学习:对800多项关于学业成就的元分析的综合报告》,立即引起了整个西方教育界的轰动。在英国,本书被誉为“教育圣经”,《泰晤士报教育副刊》称哈蒂发现了教学的“圣杯”;在德国,本书被誉为教育者的《哈利·波特》,《明镜周刊》认为哈蒂的研究使教育改革的讨论“回到事情本身”;在北美,众多教育研究者呼吁运用哈蒂的研究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每个课堂里,每天的每一分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哈蒂的影子。这本著作是继20世纪60年代《科尔曼报告》发表以来最为重要的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综述,具有革命性的里程碑意义。(源自《光明日报》)
3、《儿童立场》
成尚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儿童立场”即是指教育人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儿童立场》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源自《中国教育报》:读成尚荣的《儿童立场》:陪孩子站立在课堂中央)
4、《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顾明远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在我国如此难以推行?为什么学历主义在中办头脑中经久不衰?为什么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不起来?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教师和家长都要转为教育观念,但转变什么观念?旧的观念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新的观念又如何才能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许多外国的教育理论和思潮,哪些理论切合我国的国情?又如何使它本土化?
5、《学校变革,我们一起来!--教育引导者的12种角色》
【美】R.布鲁斯·威廉姆斯著,李姝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在开展学校变革过程中,无论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不仅需要宏观理念的指导,也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与工具的借鉴。本书基于作者多年从事培训工作的经验,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推动学校变革提供了一系列的实用方法、策略与工具,并基于此赋予了教育工作者十二种不同的变革角色。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变革过程的引领者、教学技能的培训者、教育资源顾问和教师团队激发者。每个部分介绍了三类不同的角色及其相应的实践工具。本书内容丰富,工具性和实践性强,可有效指导学校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推动学校变革发展,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最终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100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