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媒体人与名师的情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民小编说 2019年7月,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逝世,江苏南通全城悲痛,举国怀念。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李吉林把毕生的心血、情感、精力都投入小学
民小编说
2019年7月,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逝世,江苏南通全城悲痛,举国怀念。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李吉林把毕生的心血、情感、精力都投入小学教育,都给了儿童,创造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获得国内外的认可。
情永久,境永存。李老师从未远离,她依然在某个地方看着她所挚爱的儿童,她依然在某个地方指引着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呵护儿童成长的情境教育。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人民教育》原总编辑、《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让我们通过这篇长文,再次追忆敬爱的李吉林老师。
媒体人与名师的情缘
2018年春深之时,李吉林老师来电话,说她正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将这些年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辑为一本册子,并希望我写一个序。我立即推辞:“李老师好创意,但《人民教育》发表的李老师论文结集出版,还是由《人民教育》现任总编辑作序为好,本人就免了吧!”
转念一想,与李老师近40年交情,总有必要加以记录。于是我建议加这个“代跋”,李老师欣然应允。
作者与李吉林老师
这是一个媒体人与一位名师的深厚情缘——
1977年2月,我进入《人民教育》当编辑。在1980年第四期刊物上,我发现一篇题为《一年级口头作文初探》的文章,观念新颖、充满锐气;且文字优美,清新自然,给读者眼前一亮之感,作者署名为“江苏南通二师附小李吉林”。
从此,这个智慧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1987年,我开始承担《人民教育》四编室主任职责。在那印刷技术铅与火的年代,王选激光照排还未问世,我们已然决定将本刊一张全彩封面赋予李老师。尽管条件艰苦,手工制印的彩封效果依然出众:李老师亲和睿智,形象端庄,令人难忘!
1992年,《人民教育》举办“教师——美好的职业”散文征文,作为副总编辑,我分工负责此事。李老师热情地投来了一篇应征稿件——《如诗如画》,以真情实感抒发身为教师的自尊和自豪,令人赞叹!何况很多中学毕业生当时首选并不是师范院校,此文贴近读者,颇具说服力,责任编辑刘然甚为推崇,后来荣获此次征文一等奖。
不久李老师赴京参加教材工作座谈会,抽空与我和刘然等人喝茶聊天,大家都说她谦和近人,宛如邻家大姐一般。
1994年,金秋时节,我刚担任《人民教育》总编辑不久,李老师从参会途中跑到我们编辑部,看望大家。老总编辑朱世和、副总编辑翟福英、教学编辑室主任程淑华均在座,在掌声和笑声中,确定了一个重大的策划——《人民教育》将开设“李吉林教艺录”专栏。
此后数年,李老师尽心竭力为专栏撰写了多篇高质量文章,有些充满鲜活的生命力量,有些则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
进入21世纪,《李吉林文集》八卷即将付梓,我荣幸获邀为其中散文卷作序;回望当年,深感这里包含着李老师多少信任、多少期待……
向上滑动阅览
《李吉林文集(卷八):我是播种者》序
“诗人李吉林”?看了这个命题,也许有人要与我商榷。
是的,“李吉林”这个名字,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如雷贯耳。她是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是首创“情境教育”的大师级人物,她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教育家。谁都知道,她不是作家,亦不是诗人。
我曾同李老师开过玩笑:“每次见到你,都是喜忧参半——杏坛多了一位名师,甚觉欣慰;文坛少了一位作家,深感遗憾。”
李老师“回敬”我的,不是语言,而是作品——刚刚捧读了她的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的文学自传, 她的一部散文集又即将付梓。
当然,我还知道,她的若干篇散文曾在全国大报大刊上获得重奖。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李吉林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一位“大作家”。
至于“诗人”桂冠,那可是她“自诩”的。翻开她的作品,每每都与“诗”有关:“如诗如画”“情境教育的诗篇”“塑造孩子的心灵,简直是诗一般的工作”……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一文中,她更是直抒胸臆:“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老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啊,教师,也是诗人”,“精心地在块块纯洁、稚嫩的心田里,写着一首首小诗……”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929/567.html
上一篇:2017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篇:自居“社恐”的你我,不仅仅是走出舒适圈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