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卢宝祥教授--岭南师范学院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基本情况: 姓名:卢宝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8月 籍贯:广西 职称: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研究领域: 1、教育管理学 2、教育政策分析 3、制度经济学 主要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基本情况:

姓名:卢宝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8月

籍贯:广西

职称: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研究领域:

1、教育管理学 2、教育政策分析 3、制度经济学

主要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在读。

1986年9月--1996年7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讲师。

1996年9月--199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9月--2001年8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做教育管理学访问学者。

2001年9月--2003年8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

2003年9月--200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6年9月--2008年6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8年7月--2010年3月,旅美学者。

2010年4月--2012年8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9月至今,在湛江师范学院(现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工作,教授。

科研项目:

1、广西“人文强桂”教育专项资助项目“我国基础教育竞争秩序建构研究”。

2、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A类资助重点课题,广西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研究。

3、本校课题,名师培养的制度分析。

研究成果:

(一)著作

主编:《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参编:《教育政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论文(近5年)

1、学校管理中量化手段和效率追求不确当性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2期。

2、“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实施成效与问题分析——基于广西金秀县的调查与思考,《教育导刊》2011年12上半月。

3、学校何以担当学生伦理道德培养的责任——基于信任、利他与合作的培养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6期。

4、中小学校际竞争秩序制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22期。

5、学校变革面临的现实困境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月第5期。

6、“择差”教育的经济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8期。

7、道德基础性与个人利益最大化互为性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8月第4期。

8、“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教育竞争秩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9、现实与意义之间的边——立基于教育竞争及其限度分析,《教育科学》2006年6月第3期。

10、教育竞争秩序、公共选择与教育收费——基于“教育乱收费”投诉占第一位的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11、知识的获取、消费与教育竞争,《教育科学》2005年8月第4期。

12、公共物品: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 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904/491.html



上一篇:华商南粤行启程!广东省侨联搭建线上线下双“
下一篇:普陀,我们回来啦!时隔18年,华东师大二附中普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