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用新的教学理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使命就在于造就学、成全学,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使命就在于造就学、成全学,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课堂中要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如果教学内容因过度抽象而脱离现实,学生就无法及时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时我们必须为内容选择现实的背景或载体。例如:在认识比例尺时,学生对它的由来与用途皆不了解,为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教师应让学生事先利用上学、放学的时间用"步测法"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而后在课堂上让他们画在纸上,势必碰到路程太长,无法画出来,这样自然引出另想办法--把实际的路程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再画,也就引出了"比例尺",可谓水到渠成,此时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被放在了一种可操作的情景下,使所学内容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有些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对学生而言无探索意义时,学生同样会失去主动探索的动力,这时我们又需要来挖掘内容的现实意义。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总长,他们了解了周长计算公式后便放弃探究了。这时教师设计了几道实际的操作题,给他们几种特定的情景,让他们考虑怎样围篱笆?这样的教学从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周长的计算再到怎样围使用的篱笆最省,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层层深入,每一步都激发着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活力。比如,借助实物、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感知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或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用操作实验法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设备或学具独立操作,从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自我体验,以期达到"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和用眼睛看数学"。如在讲授"中心对称图形"时,拿出课前设计绘制好的各种形状、颜色的若干个中心对称图形,引起学生好奇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条、火柴棒、硬纸板等做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让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形象,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这样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特有的功能和优化组合而产生的整体结构功能,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运用有效的手段营造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因而当让他们用计算器计算多步计算题时显得有点不耐烦,甚至有个别学生开始尝试其他功能键的使用,也有同桌间讲话的,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马上话锋一转,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相信大家对自己的计算器相当的熟悉了,如果你作为这种品牌计算器的代言人,你该怎样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你的产品呢?"话音一落,学生的情绪都马上提了上来,他们各抒己见,把自个儿的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简便之处讲得淋漓尽致。班中的学习气氛可谓相当的浓厚,人人都参与活动。这种效果正是因教师当时及时协调了学生的兴趣,又由于他们天生的好表现,使得他们不由自主的投入探索学习活动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也就不再是梦想。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82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