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王伦信:教育家陈鹤琴新论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题:教育家陈鹤琴新论 作者简介: 王伦信(1961~),安徽枞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上海 )。 内容提要: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原题:教育家陈鹤琴新论

作者简介:王伦信(1961~),安徽枞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上海 )。

内容提要: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中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他在引入西方教育学理的同时,运用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实证方法开展教育和儿童学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主持开展的鼓楼幼稚园实验是探索建立完整中国化学前教育模式的经典案例。他最早尝试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以中国儿童为对象,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体系,开展民族化的儿童学理论探索。他发起创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动我国儿童教育研究的最重要的学术社团。他所创建的“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从不同角度启迪着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

关 键 词:陈鹤琴 实证方法 鼓楼幼稚园 儿童教育 活教育

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开创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人物。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引导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幼儿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陈鹤琴创建的“活教育”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指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翻版,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并遭到批判。改革开放初期,经过思想理论领域的拨乱反正,50年代对“活教育”理论的歪曲和加于陈鹤琴的一些不实之词得以澄清。此后,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他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中的卓越贡献也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已发表的成果中,除几部系统著作外,论文仍以反映陈鹤琴教育探索的某一方面为主,综合评价陈鹤琴教育理论和实践贡献者仍属少见。

一、对近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实证化的推动

陈鹤琴留学美国期间,欧美教育研究中取向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实证化趋势正方兴未艾。这一运动主要受实验教育学派的推动,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霍尔、德国的莫伊曼与拉伊、法国的比纳以及美国的桑代克等一批心理学和教育学家[1](P98-127)。他们反对把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辩作为建立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希望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实验,促进教育科学成为一门量化的科学。他们致力于精确测量教育所导致的结果,从而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法,因此在教育研究中大量采用观察、调查、测量和实验等实证化研究。

欧美教育研究实证化通过归国留学生的传导几乎同步辐射到中国,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即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成为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手段。陈鹤琴是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代表性人物,他回国初期多项研究中所采用的量化和实证的方法,起到了引导潮流的作用。

陈鹤琴是国内较早引进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社会和教育问题研究的学者,他的《学生婚姻问题之研究》[2](P7-47),即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材料写成的一篇长达三万多字的调查报告,笔者目前尚未见有更早在国内如此系统地应用问题调查的先例。为了解当时青年学生群体的婚姻恋爱生活的状态、意愿和问题,陈鹤琴向江、浙六所中、高等学校的男生发出了调查问卷1500余份,实际收回631份,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男生心目中的美满婚姻与女性受教育程度之间密切相关。五四前后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虽然出现了不少有关妇女婚姻问题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但陈鹤琴的《学生婚姻问题之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当时有关研究中偏于采用描述的手段相比,更利于从社会学意义上对妇女婚姻家庭问题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到李大钊等“少年中国学会”成员的称赞,认为“其所用之调查方法,吾学会人不妨采取变通,以之调查上海北京及其他各处”[3]。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的汉字使用频率研究可以看成是受欧美实证教育研究影响的一个例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在课程论上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是根据社会和生活需要等实用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为了给教材用字提供实证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统计约四百万字的不同类型的文献材料,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个英语常用词,于1921年刊行。1920年前后正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文言向语体文过渡的关键时期,为了确定语体文的常用字量和汉字的使用频率情况,在陈鹤琴的主持下开展了对各类语体文文献材料用字的大规模统计,编成《语体文应用字汇》,这是我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表,该表为当时小学国语教材编写和小学生识字量测验提供了重要依据。之后,学者们又在陈鹤琴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多项后续研究,其中以王文新30年代完成的《小学分级字汇研究》影响较大。该研究紧密联系当时小学国语教学实践,吸收了各类字频研究的成果,表达更加细化,查用更为方便。王文新还对小学生作文用字进行了大规模调查,获得了小学生作文用字频率的年级分布情况,并考虑到字形的难易(结合字的笔画数和形态进行衡量)、字义深浅等诸多因素。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717/377.html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下一篇:教招知识点之教育理论爸爸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