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者简介: 王婷(1982- ),女,江苏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济南 ;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安庆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的研究,E-mail:;徐继存(1967- ),男,山东人
作者简介:王婷(1982- ),女,江苏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济南 ;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安庆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的研究,E-mail:;徐继存(1967- ),男,山东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的研究。济南 ;王爱菊(1978- ),女,安徽人,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素养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经过初兴、发展与深化三个发展时期,形成了稳定独立的研究领域,总结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反思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主体性缺失、课堂教学研究的视野窄化、研究者的研究素养匮乏。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应多维建构研究共同体,丰富研究主体;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实现多学科研究视域的融合;通过自主与他助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研究素养。
标题注释: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于学生观转型的教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AHSKZ2017D18)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转型与变革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教育领域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域,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研究也逐渐成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新的生长点,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独立领域。因此,分析并反思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厘清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推动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课堂教学研究源自课堂教学实践。伴随近四十年的教育实践发展,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初兴期
在我国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中,没有专门的课堂研究,而是将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分别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传统也使得我国对课堂的专门研究相对较晚和较少。[1]直至改革开放政策确立,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以此为契机,我国的教育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与四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这是当时教学理论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这种提法纠正了过去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使知识、智力、能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学活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以“双基”教学目标为指向。因此,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研究,在理论研究层面探讨了教学理论、教学要素、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实践问题研究层面聚焦“双基”教学的有效实施,强调教学的规范性与完整性。研究的问题包括:一节好课的标准;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实现知识、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优秀的教师具备哪些个性特征与能力;等等。
研究方法上,此时课堂教学研究多采用理论演绎、文献研究和量表测量等方法,逐渐从大样本的归纳分析方法发展为近代以来的统计、测量等定量分析方法。早期的教学研究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好”教师可观察到的性格特征。为保证研究所得数据的有效性,采用大量的样本,把“好”教师的各种特征的出现频率汇总起来,计算百分比,百分比高的便证明是“好”教师的特征。[3]研究者开始广泛使用各种量表来观察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专注点渐渐由教师的个性特征转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试图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到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课堂场域的复杂性,从研究教学活动的单一要素转向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开始关注教学过程本身。
这一时期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197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时,全国教育科研人员以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师为主,总共不足四百人。[4]然而,正是这不足四百人的研究队伍成了当时我国教育研究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仅致力于国外教育理论的介绍、引进,而且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科体系。在研究过程中,这些专业研究人员着力进行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试图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层面的指导。而反观教学实践,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已被一些学者翻译、介绍与提倡,但并未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形成一定的共识,也未获得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广大教师游离于课堂教学研究之外。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708/361.html
上一篇:教育理论知识思维导图
下一篇:谈论学习思政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