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语言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绪论 Kumaravadivelu(以下简称“库玛”)是第二语言教学“后方法”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和开拓者,其主要理论学说也广为国内学界所重视[1][2][3][4][5][6]。自1994年首倡
一、绪论
Kumaravadivelu(以下简称“库玛”)是第二语言教学“后方法”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和开拓者,其主要理论学说也广为国内学界所重视[1][2][3][4][5][6]。自1994年首倡“后方法”宏观语言教学策略以来[7],库玛运用宽广的研究视野,将“后方法”理念贯穿于第二语言教育许多重要领域,形成了自成一体、颇具影响的语言教育理论体系。库玛在强调解构传统方法模式必要性的同时,着重指出“任何‘后方法’教育的现实建构,均取决于课堂中的语言教师”[8]。在语言教育实践中为教师增能赋权,成为他近年来建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的根本旨归。2012年,《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9]的出版,标志着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体系逐渐成型,开启了以“建构”和“过程”为导向的二语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的转向。
本文解读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核心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KARDS语言教师教育模型”。认为该理论在理念与实践创新两方面,对第二语言教师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根据现实的应用困境,批判性分析其理论模型所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丰富全球化和本土化背景下的二语教师教育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体系
(一)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核心理念
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弥漫着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可以肯定地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状况中解放出来,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它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10]。其实现的前提,取决于个体在既有的科学技术社会中所激发出的一种自觉自省的意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激情。库玛深受20世纪著名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的影响,赞同通过教育民主化进程,为个人增能赋权。长期以来,他着力思考如何帮助二语教师“获得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充分的自主性,促进他们持续地再反思、再创造和再创新”[7]。众所周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他对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批判性反思中。他以“后方法”之名,率先质疑“教学法”作为“方法时代”产物的合法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寻求并建构起一个开放性的宏观教学策略框架,注重以宏观策略呼应当代教育理论与经验层面上的主要观点,强调它们与源于课堂实践的微观策略或教学技巧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库玛认为传统方法论和模式化范式所固有的僵化和霸权只会进一步“奴役”教师。他极力倡导语言教师的自主性,主张将建构之权从理论专家们手中转交到教学实践者手上,鼓励教师在这些宏观策略指引下,充分关照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教学环境,从转换型知识分子(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的角色高度践行“教学理论实践化,教学实践理论化”的理念[7][11][12]。由此,他开始将语言教师置于第二语言教育研究的中心,借助批判教育学对语言教师教育固有范式进行批判、解构,对其所具备的某些特征加以再书写、再建构。
另一方面,库玛基于“文化全球化”的丰富内涵,解读当代科学文化哲学所涌现出的一系列“后”的理念,逐渐形成了对第二语言及其教师教育模式全方位重构的思考。他尖锐地指出,西方传统文化语境中有关文化同化、多元化和杂糅等理念,实质上已表现出某种泛化、固化和他者化的倾向,制约着我们对文化全球化时代下语言教育全面而客观的认识[13]。他主张结合西方和非西方两种文化语境,从后国家、后现代、后殖民、后传播和后方法五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出发,诠释当前二语教师教育所处的全球化的复杂进程,重新反思第二语言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过程[9]。他认为18世纪中叶形成的“民族国家”的概念正遭受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双重挑战,时空被压缩,国家间的贸易资本、文化心理边界也逐渐模糊,而这正是“后现代”发展所带来的效应。库玛认为,“后现代”拒绝“元叙事”、同一性,所彰显的是复杂性、差异性和表述上的多元性,它对于语言教师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理解知识的地位(特别是地方性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了解“自我”提供了路径。库玛从“后殖民”视角,指出在文化全球化驱动下,语言和文化等敏感性因素将促使英语在教育政策、课程项目、教学方法和材料等方面作出重要转变,这既是文化全球化“后现代”特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要求语言教师教育超越传统的传播模式,以“后传播”维度打破知识由语言教师教育者预定、预选和预录,而后教授给学生教师(Student Teacher)的传统模式,鼓励后者以反思性实践者和转换型知识分子进行角色再定位,以“自我指导”,“自我抉择”为终极目标,自主结合教育环境,思考课堂语言教学的原则、实践和过程。某种意义上,这种“后传播”的理念和途径,在特定的第二语言教学与教师教育环境中,就印证为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后方法”理念。在破除教学方法理论传统壁垒的同时,他寻求的便是帮助学习者或准教师自我建构一个系统、连贯和一致的实践性理论,从中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自主性。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52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