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及大学生培养的挑战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冲击,从医疗到制造,从城市治理到社会管理。世界著名政策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2017 年发表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未来

一 引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冲击,从医疗到制造,从城市治理到社会管理。世界著名政策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2017 年发表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未来30 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30 年,由于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人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和推广,将导致全世界8亿人失业。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若干年内,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讲,最重要的资源依然是人。只要有更高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各种挑战中赢得一切机会。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再度兴起,为我们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理念、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教学技术本身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挑战,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二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冲击

60 多年前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 “机器是否能思考?” 这一重大问题,由此开启了人工智能这一领域。这一问题既是哲学问题也是人工智能的根本问题。按照一般的人工智能定义,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解决问题的技术。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创造出像人一样拥有智能的机器。但是人工智能的参考对象主要是人,因此,人工智能表面上研究的对象是机器,实际上还是需要研究人及其智能,机器只是模拟或实现人的智能的手段和形式。在教育理念实践方面,传统教育长期重视固有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训练,但在教育理念上实际上很少真正思考什么是 “人” 这个概念,如何从 “人” 的本质出发来教育学生。而人工智能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促使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从 “人” 本身出发来思考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教育思想和理念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机器出现了非自然进化的智能,智能机器可能拥有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当人类可能面对这种与自己类似的高级智能时,假设这种智能对人类有益并且能够创造更高的文化和文明,它像一面镜子一样,这种发展趋势及结果将促使人类反观和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1]。

其次,人工智能发展的机器智能主要包括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以及类脑智能、混合智能等多种类型。其中混合智能是利用脑机接口等技术提升人类智能,实现人机融合。这种技术将使得人与机器的边界变得模糊,关于人的定义也更不明确。这种技术促使人类改写 “人” 的定义,当教育对象甚至教育者自身都含有机器成分,教育理念也必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当机器可以取代人类胜任很多工作,智能机器的优势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人在技能、信息处理乃至创新创造等方面都可能处于劣势。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从 “工具人”、“匠人” 的功利性教育上升到人本教育,使教育可以从功利性物质层面的 “人才” 培养升级到精神层面的“人” 的培养。

2018 年 5 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智能与网络前沿问题与应用” 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强调,心脑解放将带来一场智能革命,人类将重新进行社会分工,许多行业会面临消失的困境。机器人的强项是记忆、逻辑、精准、快速,人的强项是直觉、感情、想象、创造,所以人应该发挥自己的强项。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入非知识型的教育和考试。

因此,在智能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智能机器与人的竞争,而是来自人工智能对人类自身的颠覆性挑战。在机器觉醒前,人工智能教育应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首先觉醒。

三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模式等带来的挑战

(一)教育理论

传统的教育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效等。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将促使教育思想和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由此也将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学的融合将促进 “智能教育学” 这一全新的教育学分支的诞生。“智能教育学” 将以人工智能内容(技术)教育、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塑造新人类的作用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人工智能塑造新人类的作用对新的教育理论发展尤为重要,因为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仅是改变社会环境,使人类生活更方便舒适,更重要之处在于它会改造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心理和社会价值观都可能随之产生亘古未有的变化[2],因此未来高等教育理论的变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522/870.html



上一篇:用心疏情润心无痕
下一篇:英语语言学的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实践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