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深耕细作”的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的祖辈是地道的农民,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日子。受父辈的影响,我的父亲虽然考上中专,最终成为吃公家饭的人,但是对农耕生活有种特殊的情结,对生活的认识也
我的祖辈是地道的农民,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日子。受父辈的影响,我的父亲虽然考上中专,最终成为吃公家饭的人,但是对农耕生活有种特殊的情结,对生活的认识也紧密关联着他所热爱的黄土地。他常对我们说:“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跟种庄稼一样,要深耕细作。”他的话对我来说是鞭策,也是一种警示。 “深耕细作”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撒种子前,要深深地挖土、耕地,以使种子能深埋在土壤里,得到更充分的养分。二是种庄稼要精心培育,细致对待。父母对我们四兄妹的培养也可谓“深耕细作”。 我们幼时,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留守老家,地少粮食不够吃,就母亲一个劳力,生活异常艰苦。同院子邻居家的孩子们早早就辍学帮家里干活了,但父母坚持让我们读书,从不舍得让我们干活,怕耽误了功课。他们把对我们的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竭尽所能培厚我们成长的土壤,夯实我们人生的根基。母亲曾是镇上最优秀的代教,再工作几年,就可顺利转正,但因为当时没有人帮忙带我们,只能遗憾地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心底的选择是:用深耕细作的精神养育好我们。 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尽显其中,那是一种细致、专注与坚持。母亲勤快干练,出了名的爱干净,在最淘气的年纪,我们的衣服换洗频率很高,全是母亲用搓板洗出来的。从上学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天天一进门就端碗,饭菜一周都不重样。我穿的衣服,虽然大多是用姐姐们的改制的,但因为改得合身,再加上一点巧妙的装饰,连老师们都赞叹不已,这些全是母亲的功劳。父亲不只勤劳还很节俭,一人在外工作的很多年里,总是克苦自己,省下钱寄给在老家的我们。与我们在矿区团圆后,他带着母亲种菜、养鸡,改善我们的生活。工作调动到介休后,为了给母亲减负,父亲先后把大姐和哥哥从矿区接到介休上学,一个大男人独自照顾上高中的孩子,辛苦可想而知。记忆中,父母从未叫过苦,他们的字典里仿佛也没有“累”这个字,因为他们抱持的信念是:为了孩子,做什么都值得!做什么都快乐!这也正是他们一辈子在我们身上深耕细作的动力和源泉。 父母一生辛苦忙碌,无暇学习教育理论,更谈不上去总结提炼家训,他们只是认真地对待生活,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去感知他们的爱,在爱中体会责任,在爱中传承这种“深耕细作”的精神与态度。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1028/648.html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下一篇:一生专注于少先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