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脆弱: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病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脆弱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病国独生予女政策执行已近2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巴陆续跨入大学,进入社会。社会各界在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中常常比较集中于独生予女的生理、心理,而且

脆弱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病国独生予女政策执行已近2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巴陆续跨入大学,进入社会。社会各界在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中常常比较集中于独生予女的生理、心理,而且常就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与过度教育提出诸多批评。其实,在畸形的家庭教育背后,隐藏着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集中表现为:孩于是“唯一”的。孩于是家庭欢乐的唯一来源,孩子是支持家庭存在的唯一支柱,孩子的成功是家长最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家长在社会中受到羡慕、得到赞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那些从未从本职工作中体验过追求事业成功慰藉的父母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安全表现出近平神经质的、超乎寻常的保护欲望。上学要送、放学要接,拒绝孩子参加一切稍带有冒险性质的户外活动;甚至连学校正常组织的军训、野营等活动,也提心吊胆。对孩子们自发组织的活动更是忧心忡忡、疑虑重重,总是从可能发生的最环的事实出发,千方百计阻挠孩子参与。不少家长也明知这种过份的保护对孩子来说并无益处,但考虑到只有一个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如何了得?一位孩子母亲的看法颇有代表性。她说:“我可以承受生活中发生的任何意外,但这种意外若发生在孩子身上,我很难有自信说可以承受得了,孩子没了,这个家也就散了。活在痛苦的思念中,还有什么意思?”特别是对不可能再有孩子的中午独生于女家长,这种担心更深一层。“不甘平庸”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之所以表现出近平“疯狂”的财力和精力投放的重要心理因素。“胎教”已被广泛接受。二十个月不到的婴儿就被其母送去学英语;书法、美术、音乐、奥林匹克数学,多管齐下。双休日已成为孩子和家长的辛苦日、受难日。许多家长从主观上说也不愿意卷入这场家长与孩子都异常痛苦的“智力投资大战”,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不落于他人之后,也只能违心地进入。“就这么一个孩子,我能让他去扫大街吗?”可以说孩子从进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直至找工作,父母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使出浑身解数,折腾个七荤八素,结果也未必圆满。其中家长的焦虑远胜于孩子。事实上,无论家长和孩子做怎样的努力,名列前茅和杰出的孩子总是只占少数,为此,大部分的家长总是为孩子的“不争气”而焦虑。有的把丁点大的事情极端严重化、灾难化,把孩予一时的过错扩大至孩子的一生;有的受不了孩子的挫折,情绪(江苏)钱焕琦低落,对孩子内疚;有的甚至妄自菲薄,认为孩子不优秀,是由于自己不中用等等,不一而足。哪怕是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保持前几名的位置,同样也忧虑烦恼不已。很难想象将来由独生予女构成的社会中,“扫大街”这一类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将由什么人来承担?“空巢家庭”的提前到来,也是中年独生子女家长面临的现实。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开始跨入大学、进入社会。远在外地读书、工作的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使父母们魂牵梦萦。“孩子走了,家中空落落的,吃饭无滋味,做事无兴致,睡眠不踏实。”一位今年儿子考上大学的父亲的描述,很能反映“空巢家庭”的落寞气氛。对于“空巢家庭”来说,这种冷漠的心境更胜一筹。综上所述,独生子女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除了通过家长学校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以外,还要重视对独生于女家长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现实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进一步顺利实施,这也是当前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口编辑/劳勤社会’”·12·15·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0923/545.html



上一篇:韩愈的人才思想及其对现时代青年的启示
下一篇:挖掘知识固有的情感——现代人本论者的青春期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