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数据[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收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征稿[06/28]
- · 《教育理论与实践》刊物[06/28]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范式创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范式特指可参照、可对比、可学习、可深入探讨的理论研究框架,当一学科领域进入高速迭代的发展阶段时,其学科范式的理论体系必然相当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
范式特指可参照、可对比、可学习、可深入探讨的理论研究框架,当一学科领域进入高速迭代的发展阶段时,其学科范式的理论体系必然相当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其特殊的理论范式。[1]这种范式可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深化、细化、精化、立体化、实践化,但同样也可能让研究者陷入前人的思维局限性之中,导致学科研究的阻碍与被动。新时代的到来让思想政治教育备受关注,教育方法的研讨亟待全新的理论范式予以界定,方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发展、学术研究实践性的发展。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的弊端
(一)重微观轻宏观的研究局限
思政教育在不断延续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不断细化,精益求精,致力于补充专业领域的微观性内容,诸如教学方法、教学规划、教育标准、教育形式等等。[2]然而,学科范式如果仅凭理论探讨便可树立,其宏观研究的广域性也会相对匮乏。微观问题当以宏观视野予以审视,思政教育的理念、方法、评价体系、可延展的素材,都是需要在宏观角度予以辨析的教育思维。这种教育思维恰恰需要理论范式的参照对比,约束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将细化内容引入日常教学之中,从实践角度和宏观视野中酌情处理教育发展的真实问题。因此,思政教育微观化的发展不能缺失一定的宏观视野,如无法补充宏观视野的研究范式,对于思政教育质量的完善也必然存在局限性。
(二)多理论少实践的研究阻碍
在思政教育多年发展中,理论研究成果多不胜数。实事求是的学科精神不仅适用于广域性的学术研究,且立足于思政教育也尤为重要。从思政教育近十年的普遍研究成果来看,真正能够以实践角度出发,并统计出实际执行效力与反馈效果的研究内容实则很少。如研究内容从主观臆断或宏观遐想之列萌生理论体系,必然缺乏实践维度的价值补偿,且容易脱离实践路径的真实期许。因此,多理论少实践的研究阻碍恰恰是当前思政教育体系范式中的普遍通病。
(三)求细化缺广度的研究匮乏
思政教育本质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前列,对教育精细度的诉求萌生于学院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向或普遍认知的研究观点,恰恰是当前学科研究范式拘泥于狭隘学术范畴的弊端。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不断细化之后发现,其教育功能更加适用于学校,而学院化的发展令理论研究结果并非完全适用于社会教育。[4]近些年多数研究中都将学生视为社会个体,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发展观。思政教育真正适应素质教育、适应个性化发展诉求的理论范式,当立足于更为广泛的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广度当以全社会维度作为研究基点,方能将学生教育问题推向社会视角,从中辨析一代人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推导学生本身存在的教育难点,并非时代发展的痛点,能够支持学科演化并达到真实作用的方法,需要借助全社会维度的品评与度量,方可突破“学院化”的研究风气,将细化内容的研究维度不断扩充,衍生出适用于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的真实教育内容,补充教育维度中对学生人生价值引导的积极元素。因此,当前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过于学院化,无论如何细化最终结果也无法突破校园理论的限制,其缺乏广度的研究成果实践价值也难以衡量。
二、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意义
(一)规制学科研究精神与范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科范式的真实作用在于约束研究内容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的甄别首先是研究精神的普遍价值观,如仅以学位获得、资质认证、职称晋级为学术研究目标,其研究意图的本质也必然缺乏学科精神。[5]思政教育的发展诉求要求研究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可行性,必须具有更强的实践价值,方能助力于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范式的基本作用便是对学科精神的塑造。在具备了研究精神之后,更加要借助全新的思政教育理论范式解读时代发展特征,立足于当前的时政,划定研究内容的适用度。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对历史发展观的认知不足,必然容易陷入重复性的研究范围,很难脱离前人研究成果的思维定式。因而,学科范式的真实作用在于规制思政教育研究精神,并锁定时代发展前沿的最新研究范畴,支持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可用性,为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提供本土化的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0910/508.html